據國新辦官網,國新辦于8月23日上午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介紹,在住房和房地產方面,我們持續優化房地產政策,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努力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截至2023年底,我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超過40平方米;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400多萬套,1.5億多群眾喜圓安居夢,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董建國在發布會上表示,住建部將和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在總結前一段相關試點實踐的同時,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牢牢抓住讓人民群眾安居這個基點,加快改革完善商品房銷售以及土地、金融、財稅等基礎性制度,以改革促制度創新、以改革促新模式構建、以改革促產業發展,努力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董建國表示,已有的房地產發展模式,是經過長期發展逐步形成的,所以新模式的構建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不斷探索實踐。重點抓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住房供應體系,重點是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印發政策文件,指導各地堅持以需定建、以需定購,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滿足工薪收入群體剛性住房需求。
第二,部署各地以編制實施住房發展規劃和年度住房發展計劃為抓手,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機制。今年2月我部印發了通知后,各地陸續編制并公布住房發展年度計劃,同時開展前期工作,積極謀劃“十五五”住房發展規劃。
第三,有力有序推進現房銷售,指導地方選擇新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在土地出讓時就約定實行現房銷售,結合實踐制定配套政策。不少地方已經推出了一批現房銷售項目,探索商品房銷售制度改革。
第四,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推出項目“白名單”制度,以城市為單元、以項目為對象,給予合規項目融資支持,推動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從依賴主體信用向基于項目情況轉變。
第五,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構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目前,上海等22個城市正在試點。特別說一下房屋養老金,個人賬戶通過繳納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已經有了,試點的重點是政府把公共賬戶建立起來。
第六,建設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住建部在立標準、抓樣板上已經做了一些工作,下一步還要在建體系、優服務上下功夫。
根據中指研究院6月份所做的一項置業意愿調查數據,在針對居民未購房原因的調查中,28%的受訪居民選擇了“項目會爛尾”,在各因素中排名第四,可見交付風險仍是阻礙居民購房的重要原因。中指院經調查后認為,為規避交付風險,購買現房成為居民購房時一個重要選擇。據華泰證券研究報告,過去三年,現房占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的比重,從2021年的10.4%提升至2023年的18.7%。而在2024上半年,全國商品住宅期房銷售面積2.9億平方米,同比減少31%;現房銷售面積1.1億平方米,同比增加23%。“2024年上半年,現房銷售面積占比進一步提升至26.7%,為該數值2010年以來的最高值。”華泰證券分析師指出。事實上,2021年以來,多地政府進行了現房銷售的試點工作,包括北京、蘇州、合肥、西安、寧波、福州和紹興等城市。以北京市為例,其2022年第三輪集中供地的18宗土地中,有13宗土地明確要求部分或全部現房銷售;第四輪集中供地的6宗土地,均有“競現房銷售”條件。2023年7月,深圳土拍市場也首次出現了“競現房銷售面積”條件。8月21日,據“金昌發布”消息,自從2023年8月,甘肅金昌市被列為全國首個現房銷售試點城市以來,金昌市積極推進現房銷售試點工作。全市共有8個住宅小區按比例留存了1000余套現售房源,計劃于10月底竣工開盤銷售,所有現售房源都將進行明碼標價。近年來,預售制存廢之爭,一直是熱點議題。商品房預售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將正在建設中的房屋預先出售給承購人,由承購人支付定金或房價款的行為。自1994年11月《城市房地產管理法》頒布以來,預售制在我國實施已近30年。今年3月,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中國金融學會理事會會長易綱在發言中提出,建議設立房地產預售資金保險機制,允許房企依法合規動用一定比例的預售監管賬戶資金。根據易綱的測算,如果允許房企主體按照公司治理結構,依法合規動用一定比例的預售監管賬戶資金,估計有約1萬億元資金可由房企立即使用。這一機制可以“四兩撥千斤”幫助房企渡過難關,爭取用三年時間過渡到以現房銷售為主。